中國青年網黔江7月25日電(通訊員 高翔 唐忠潔 楊纖)互聯網+精準扶貧背景下,大學生能做什么?7月12日,龔正常家里來了一群年輕人,他們是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來到雙龍村開展以“助推精準扶貧,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龔正常,67歲,家住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雙龍村四組。該村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村,村里現有人口1889人,其中建卡貧困戶50戶212人,老人家就是其中一戶。老人家里有四口人,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兒媳在8年前因病去世,家里就剩下老兩口和孫子相依為命。孫子在黔江民族中學讀高二,每周回家一次。
為了脫貧,該村在各級政府的指導下發展種植烤煙、蠶桑產業以及蔬菜產業,2015年種植烤煙1020畝、蠶桑1500畝、紅薯280畝和特色蔬菜300余畝。但老人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卻僅靠養的四五頭豬。“只因我和老伴身體都不好,太多的體力活我們已經做不了了。所以只能養養豬、種點小菜。”老人無奈地說。
志愿者正在與老人交談了解家庭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曹小蘭攝
“我心里特別想體驗一把網上購物的感覺”
龔正常是一名老黨員,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老人堅持每天看新聞。他認為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在農村里只能通過看新聞才能知道國家發生了什么大事。也正是這個好習慣讓老人在多年前就對電子商務有所耳聞。
“前段時間我還在電視上看到李克強總理說要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通過看電視新聞,我知道網上購物很方便,但一直沒機會試試。說實話,我心里特別想體驗一把網上購物的感覺。”老人說出了他的愿望。
談及網購,老人持支持態度,他認為國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新聞里面經常報道網絡詐騙。“如果讓我網購,我還是有點擔心錢的安全問題。”老人如實道來。
為了打消老人的顧慮,志愿者們通過案例向老人進行了解釋:“只要不輕信陌生電話和短信,不輕易點開不明的鏈接,有問題及時和賣家溝通就不會輕易被騙。”在解答完老人的所有疑問之后,老人放心地讓志愿者們幫助他開始了第一次網購。
“自從幾年前兒媳婦生病,治療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這么多年來我都沒給老伴買過一件東西,說起來都挺對不住她,趁這個機會我想給她買一件漂亮的衣服。”老人道出了網購的愿望。聽說要給自己買新衣服,老伴李銀鳳露出了甜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