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電,是光,是火,這里是尋陌。
坐標:重慶,永川。
一年的沉淀,一年的醞釀。今年七月,四川農大實踐團隊“尋陌”繼續上路,奔赴重慶市永川區紅爐鎮,為傳統工藝而來,只為能“挽留傳統,擁抱現代”。
尋陌·尋磨
實踐第一站:踏水橋。一路泥濘,我們徒步來到一間土屋。這是劉光瓊奶奶的家。大壁土墻,填填補補,樹干加固,油布擋雨。屋里相對昏暗,再往里點,兩位老人正在推磨。一推一拉,相當默契。鎢絲燈下,爺爺的皮膚泛著亮光,滿身大汗。
石磨直徑大約80公分,兩塊尺寸相同的短圓柱形石塊摞在磨盤上,整個石磨架在一個一米高的臺子上。兩扇磨的接觸面上都嵌有排列整齊的磨齒,上扇有一個磨眼,豆子就倒在里面。磨盤也是石制,有一個豁口,桶就放在豁口下接豆漿。
認真聆聽過后,隊員曾廷勇和李雙宏接過爺爺奶奶手中的把手,開始推石磨。一傾一斜,兩個來回后,石磨就被卡住。一聲嘆氣,兩人微皺眉頭,曾廷勇跑上前,將石磨轉到點位上,退回,和著節拍,身體一傾,發力。一圈又一圈,相比于之前的石磨的頻頻死機,此時他倆石磨技術已有幾分起色,兩人臉上也泛起喜悅的神色。隊員王葉子在每一圈磨完后加豆,磨下的豆汁白而濃。這邊黃豆一勺勺下加,另一邊一滴滴汗水下落。不多時,黃豆便磨完。一聲舒氣,李雙宏跑向我們,總結著:“推磨需要默契,需要看準時機用力,看著爺爺奶奶輕松推磨,沒想到輪到我們這里卻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