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蒲公英志愿者隊赴渭南市大荔縣馮村鎮中心小學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結束了。在這次活動中,我以一名調研組組員的身份,得到了很多鍛煉,磨練了自己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收獲了許許多多寶貴的回憶。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已經是回到家的第三天。一切都仿如隔世。每天早晨定時六點左右還是會自己醒來,夜里夢的也是馮村夜晚點點的星空、夕陽下仿若燒了半邊天的晚霞......
調研組與大荔縣政府領導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卜昱丹 攝
作為一個調研組的成員,這次暑期支教最大的收獲與感想就是遇見了、結交了一群很棒很棒的人,收獲了一隊“革命”友誼、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在志愿活動中打磨了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沉穩活動積極樂觀。
十五天的支教活動,仔細想來,真的是非常短呢。感覺一切都還沒有開始,就匆匆結束。
從在馮村鎮的日常生活角度來講,剛開始條件相比家中與學校真的是有所差距的。頭幾天沒有空調,夜里太熱睡不著覺、休息不好成了一個問題。但是轉念仔細想想,生地方睡覺、有干凈的自來水、到了飯點有香噴噴的飯菜、還會有學校老師給我們帶的小零食和飲料......頭幾天最不能忍受的是炎熱的天氣,白天里我們所調研的同州里風景區也是炎熱異常,往往是站一會兒身子不動、汗水就濕了衣襟。其次比較可怕的問題是村子里瘋狂的蚊蟲,頭幾天不是太適應,沒有休息好;之后所有遇到的生活上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主要自身也習慣了,從心理上接受了這一切,使之后的調研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也更有效率。
從這幾日的調研工作來講,自己在帶領小組隊員一步一步進展調研的過程中、自己學到了許多東西,從小組同學身上以及在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一方面是對調研更深入的理解與實踐,比如在調研同州里風景區運營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我們無法使用我們最初所討論得出的調研研究模式,在討論之后,我們立即調整了我們的整體調研方向與思路,由最初的總結同州里縣域旅游發展模式調整為對同州里風景區的運營現狀及建議的調研。另外一方面,是從我的小組成員身上學到的優秀品質,她們認真踏實肯吃苦,就算自己再苦再累,都一定會先完成工作,都會先考慮其他隊員的感受,她們的優秀品質不光體現在調研過程中、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總而言之,此次調研使我受益匪淺。
孩子們清晨早早地來上學。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許聃迪 攝
我記得在一個炎熱的早晨,我在窗外看到教室里的孩子們興高采烈、抑揚頓挫的朗誦者唐詩,就如冬日的一股暖陽照進我的內心;那一瞬間腦海里想的是:無論怎么熱、怎么不適應,一切的一切都值得,一切的一切都如此有意義。(通訊員 卜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