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赴遵義地區“我為家鄉講黨史”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來到了遵義市務川縣紅絲鄉,進行了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短暫的5天悄然流逝,如今只剩下回憶,手指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寫下我點點滴滴記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直很少有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我,在接到招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員的通知時,我糾結了很久,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報名參加,最后我鼓起勇氣,提交了我的報名表,最后很榮幸被選入這只隊伍。
在出發之前,我曾無數次幻想這個活動開展的情形,感覺這將會是一段美好的旅程;直到臨近出發時,我原本堅定的內心開始緊張、忐忑起來,覺得自己準備得還不夠充分,猜想這個行程可能不盡人意,有想過要放棄,但是如果最后放棄了,我想我一定會后悔的,最后還是鼓勵自己堅持下去。朱熹有言:“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我渴望切身去實踐,去感受現實,而不是只停留在書本、文字表面。唯有自己真正去實踐后,才能有更多的認識和收獲。
與愛同行,共“童”成長。我們出發的時候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經過五六個小時的車程,終于抵達了紅絲鄉,雨過天晴。當地淳樸的民風和人們的熱情將我心中的不安情緒沖走,想著不管怎樣,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這件事。
在這里的幾天時間里,我們結合黨史教育學習,開展了愛心支教、黨史知識答題、地質災害防治、資助宣講等各項志愿服務活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此次三下鄉活動,希望參與其中的人們也能夠有所收獲。
最令我難忘的是孩子們純真的笑容,他們的熱情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看著一雙雙充滿希望、清澈明亮的眼睛,一張張燦爛、明媚的笑臉,無不令我為之動容,倍受鼓舞,孩子們積極向上的活力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在他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時間有限,想做的事情很多,想講的內容也有很多,我們能留下的東西不多,但真心希望能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在陪伴他們的日子里用心呵護他們的成長,守護他們的童真,與他們一同成長。
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在這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能夠有此機會參加此次實踐活動,倍感榮幸。我們在助推黨史學習教育的同時,也在不斷汲取紅色能量,了解獨屬當地的紅的文化,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目前我已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深感自己儲備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還要不斷加強黨史學習,嚴格要求自己,扎實基礎,講好黨的歷史、黨的故事,傳承共產黨人的精神,做到學用結合,爭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青年人。
鄉村振興一定不是物質的風景。通過在高生水電站、白馬山茶園基地、天門冬種植基地等一系列的探訪學習,使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驚嘆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我更加明白:不是說看到的幾棟新的建筑,或者是看到美麗的景色,這就是鄉村振興,不完全是這樣,我認為物質的風景都是外在的東西,只有看到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氣神,才能真正感受到“振興”是什么意思。
在與基層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我逐漸明白人生的自我價值是什么,只有自己學有所專,學有所成,無論未來自己身處在何種崗位上,都要努力在自己專業領域里發光發熱,發揮好自己的才能,創造價值。
增強團隊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我是這個實踐隊里的一員,在這個團隊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沒有大家共同的努力,實踐任務不能取得圓滿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磨合,由陌生到相識,雖然偶爾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總能成功協商,相互配合,一起完成任務,我想團隊精神的意義也在于此。我深知,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不足之處,有些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有些事情考慮得還不是很周到,應該多多反思總結,吸取經驗,鍛煉自己的能力,加強學習,爭取做到最好。
總的來說,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思想上,這次的實踐活動都給了我很多啟發,雖然有遺憾,有不足之處,但它仍然是一次令我終身難忘的經歷,于我而言,是一筆不可多得的人生寶藏?!罢堻h放心,強國有我”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也許功成不一定在我,但是,強國一定有我。今后,我也會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去鍛煉、完善自己,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通訊員 翟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