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初始,我們相約來到了廣元市旺蒼縣古松村,曲折艱險的山路更助長了我們激動的心。車輪越往上爬,我們越接近來自云霧山古松村民們骨子里那份不服輸的傲氣。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爬上了雨霧山之腰,大家紛紛下車,迫不及待要把這深山的懷抱欣賞個痛快!
看對面那綿延的山巒,晨曦初照,健壯的山群從云霧中顯現出它們磅礴的氣勢,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化,棕色的巖石層層分明,給人一種積淀已久的歷史的厚重感。它們為了將自己的陽剛之氣深藏于內,用綠植一圈一圈繞遍身軀,裝扮這塵封已久的歲月;它們為了顯示自己的陰柔之美,愿借風雨之力將自己雕刻成美人的輪廓。
圖為早晨的云霧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彭露 攝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氣勢巍峨而又柔和婀娜的大山哺育了外表樸實而內心無比剛強的古松人民。他們勤勞、他們善良、他們不向貧困低頭、他們不向自然災害認輸,最觸動我的就是他們身上那份不服輸的傲骨。
據楊書記介紹,我們此刻的土地,正是當年紅四方面軍張國燾、徐向前長征路途中的重要一環。他們腳下踏過的土地,生長出了如他們一般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之芽,賦予了當地村民勇于攀登、努力奮斗的時代精神,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去年7月的山地排險事件了。
2020年7月上旬,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沖垮了我們身旁的這塊巨石,響聲震天,地動山搖,公路像紙片一樣被亂石碾壓,終于歸于平靜,只剩四塊巖石留在山壁搖搖欲墜,只剩一攤碎石一片狼藉。
由于這是村民上下山唯一的通道,懸掛的巨石時刻威脅著路過的車輛和行人,當地村民先后找來廣元市地質隊、排險專家等,均對此無計可施。面對巨石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村民們絕不坐以待斃,采取各種措施解決巨石問題。
由于山腰上道路狹窄,地勢險峻,重型機械均無法上山,整個排險過程只能靠人工完成。最后,定下排險方案——6位村民自發爬上險峻的墜石頂,用繩索穿進巨石的縫隙,下面25位村民齊心協力,用我們無法想象的力量倒掛住50噸的千斤頂,這里的每一刻都隱藏著犧牲的危機,他們在用生命給巨石以重壓!在村民們四天四夜的堅持里,終于,搖搖欲墜的巨石平安落地,“無任何人員傷亡!”全體實踐隊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楊書記在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時,從他熱淚盈眶的眼中我們看見了他對村民生命安全的擔憂,更看見了他對古松村民不懼險難、敢于排除萬難的寶貴氣質的自豪!
圖為楊書記向實踐隊隊員講述山地排險過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雨欣 攝
都說古松村的脫貧攻堅具有代表性,都說古松村的鄉村振興搞得好,我想,這必定離不開我們古松村每一位村民可貴的內在氣質。他們繼承了紅軍長征堅忍不拔的精神,并繼續發揚光大。在自然災害中,他們可以用自己最傳統的辦法解決最困難的麻煩,他們不怕犧牲,為了其他村民的生命安全,生活便利,甚至愿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更不用說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他們的行動了:在脫貧攻堅路上,他們發揮本村的優勢農業,積極需求各方科學技術的幫助,堅持不懈地探索適合本村人民的致富之路;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們巧借政策的扶持,先富帶動后富,不斷增加本村村民的就業率,不斷增加本村村民的收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為其他止步不前的貧困村莊提供借鑒,為其他迷途探路的村莊提供指引。
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古松村民總能以他們勇于探索、絕不服輸的精神,以他們獨有的方式化崎嶇為平地,化艱難為美好!這就是我們“三下鄉”實踐收獲的第一筐寶貴財富。古松村民的堅韌傲氣,將一直被我銘記于心,向古松村民學習!向古松村民致敬?。ㄍㄓ崋T 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