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我參加魯東大學盈科法學院“點點螢光,照亮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萊西夏格莊開始了為期30余天的“三下鄉”實踐與調研。
對于農村,我小的時候看到的是父輩們自己用布滿老繭的雙手和汗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來來回回的把那塊不變的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村里的孩子們接受的教育和觀念都特立獨行,記得那時候我們還有農忙假。我們放完學后就會趕到家中幫父母澆煙水,或外出放牛,或在家做飯,掃地。我們住的是泥土壘起的院墻,這些已經是十年前的記憶。
對于鄉村,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現在的農村,道路硬化已經完成,亮化工程已經竣工,廁所革命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效果顯著??墒?,村里的人還是留不住。農村是由一戶戶人家組成的,一家家人住在農村里,村里才有生氣??墒侨肆粼诖謇?,一家人要吃飯,老人要看病,小孩要上學,這都需要錢。如何讓村里的人不用背井離鄉到外省打工,在村里就能把錢賺到。在村里就能養家糊口,在村里努力兩年就能給家里添個大件,這才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學習夏格莊鎮“青云”微網格系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郝教誼 供圖
張哥來到萊西夏格莊鎮已經五年多了,他剛參加的工作的時候其實并不喜歡這個工作?;鶎庸ぷ髡?,沒有955,只有007,錢少事多提拔慢,“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啥政策都得他們落實,啥制度都得他們執行,他們才是基層管理的最后一米。
我問張哥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他說,剛來的時候,下去農村走訪農戶的時候,村民罵他,他都聽不出來,張哥為此犯難了很久,后來他找了一個老支書當“師傅”,跟著老支書一點一點學和村民打交道,慢慢走近村民的心。但是農民整體素質還是偏低,只要與自己利益有一丟丟沖突,就又是怨鄰居,又是罵村官,又是告政府。張哥他們做再多的好事不會念叨好,認為那是應該的,有一點沒考慮周全,牽扯到他們利益,分分鐘翻臉不認人。
到村頭、站街頭、蹲地頭,與村民面對面、膝促膝,零距離接觸,嘮嗑聊天,比起在辦公室、會議室正襟危坐來,更容易拉近與群眾的心理距離,更容易聽到群眾的心里話,更容易了解真實情況,提出建議和解決起問題來,更容易使群眾接受,更可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和配合。這是張哥這些年來總結的工作方法。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雙山政德教育基地。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陽溯 供圖
我來夏格莊還沒超過一周,有幸跟隨張哥和劉主任一同到雙山政德教育基地參觀,到村中走訪農戶,到本地企業家中學習……我理想中的農村生活在夏格莊看到了:我看到了夏格莊鎮農村的發展,政德教育基地統領大家的思想,張夢鯉的“清”“慎”“勤”“智”“仁”“勇”,勉勵著一輩又一輩的雙山村人砥礪前行;夏格莊引進的企業、當地的創業者,招工大多是找當地的村民,讓今年回家過年的村民下年就不用出去了,在家門口就能讓腰包鼓起來,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年半載就能開上小汽車;針對民生問題無小事,“青云”微網格線上處理加上網格志愿者線下管理,小到居民家中廁所堵塞,都能第一時間為村民解決,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
張哥說,他來這里已經五年了,從開始的不喜歡,到慢慢接受,到現在的熱愛;當村民開始有困難找小張、吃好東西要喊小張,開始操心小張的終身大事。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一道同云雨,萊西是吾鄉,這五年來,張哥和他的同事們風雨兼程,建設大美夏格莊,這里早已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將來的夏格莊會是人民富裕安康,學校煥然一新,學生朝氣蓬勃,公路平直寬敞,住房清新脫俗,環境山清水秀的樣子;夏格莊的下一代將會是身強體壯,學識滿腹,文質彬彬,謙和有禮的國之棟梁!
張哥送給我了一句話,我想我終生受用:前輩們已經為我們打下了這么美好的河山,我們不能只沉溺于前輩的高墻與光輝之下,我們應該是另一座高墻,另一束光輝。(通訊員 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