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教育文化基礎發展,讓山區孩童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風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圓夢使者“關愛留守兒童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赴上林橫嶺實踐隊來到橫嶺小學進行為期10天的支教活動。
廣西上林,彌漫著云霧的仙境;橫嶺小學,飽含著夢想的地方。載著熱情,心懷希望,我踏上了這片夢想中的土地,開始了為期10天的支教生活。蜿蜒的道路訴說著村莊的故事。茂密的樹林守護著群山的威嚴。天真孩童的嬉笑,在山谷的天空回蕩。我們在這里圓夢,而新的夢想又在這里起航。
將要面對這么多小朋友,我的心中既期待又緊張,期待看見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而又擔心非師范專業的我能否勝任山村小學的教學工作。但一切的顧慮,在我聆聽老校長的一番話后蕩然無存:“我是個農村人,嘴笨,也說不了一些很厲害的話,但我還是想說,看到你們年輕人,還是從城市來的,我就覺得這里的孩子有希望了!”我真正應該做的,就是放下一切包袱,虛心求教,大展拳腳,為橫嶺小學這片沃土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感謝學長學姐為我們圓夢使者支教團志愿者進行的為期半個月的培訓,讓我很快就適應了山村小學的教學工作。但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大部分孩子幾乎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在入學之前對學校所學知識毫無概念。這些孩子在課堂上因為知識接受能力有限,和另一些能夠在課堂上流利回答老師問題的孩子相比有明顯差距,經過兩天的學習,這些孩子原本眼中散發出的光芒漸漸消失。在這些孩子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充滿“問題”的孩子:這個孩子讀一年級,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也容易走神。在一次午飯后,被我發現他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翻同學的書包,被我當場制止,詢問他翻同學書包的原因,他一直一聲不吭,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問題,于是周五放學,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步行,我們三位圓夢使者與駐村第一書記領著孩子一同回到他家,想和家長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
圖為科學小實驗課堂上,小朋友互幫互助做實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昆澤 攝
空蕩蕩的房子里只有年邁的爺爺和奶奶,孩子的父親在外地打工,幾年未歸家;孩子的母親在孩子年幼時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在整場交談中,爺爺悶不做聲,而奶奶又滔滔不絕表達著自己的觀點:這個孩子的教育問題與他們無關,他們年事已高,已經沒有更多精力去教育孩子。這樣的觀點讓我感到無奈的同時,也令我很傷心。頓時恍然大悟的我,覺得圓夢使者不僅是一個支教團隊,更是小朋友們的哥哥姐姐,不僅教他們學習知識,更多的是關懷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到愛的存在。因為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兒童內心深處缺乏關懷與照顧,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陪伴與教育。所以我們更要無微不至的關懷小朋友的內心,讓他們不會感到孤單。
圖為到小朋友家中家訪與爺爺奶奶了解孩子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羅小冰 攝
在這短短的10天的光陰中,這樣的故事猶如一顆顆沙粒,隨著時間的沙漏慢慢流淌,流進了我的生命里,也流進了孩子們的生命里。我教授的知識、講過的故事、和他們玩耍的點滴,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夢想的種子。在問到“你們的夢想是什么”這個問題時,我再也不會發愁,因為他們心中都有著自己的答案,并且會為了自己的答案,從橫嶺小學出發,踏上他們的尋夢之旅。
圖為愛黨愛國教育課堂上,小朋友們手中揮舞五星紅旗唱國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昆澤 攝
我一直相信“玉不琢,不成器”,山區艱苦的環境沒有磨滅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勇氣,這短短10天的洗練,讓我看到了中國的地大物博,讓我看到了自己心中無限的希望和可能。我還是那個滿腔熱血,不懼挑戰,樂觀向上的我。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聚,我會拭去眼角的淚水,整理行裝,同孩子們一起珍藏這份記憶,用它激勵那個在將來可能遇到挫折和挑戰的我,用它幫助那樣的我趕快忘掉所有不開心,堅持向夢之彼岸奮勇進發?。ㄍㄓ崋T 李瑞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