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間我已經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大學一半的時光,剛踏入安徽理工大學的雄心壯志以及滿腔熱情也隨之消磨殆盡。是"三下鄉"文件的下達,是老師口中支教村莊村民和孩子們的熱情,重新點燃了我不辜負青春的決心和渴望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些事情的干勁。所以我很慶幸可以在2021年的暑假加入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帶領組織的“青春燭夢,伴愛前行”田園課堂支教活動,來到安徽省臨泉縣王香鋪村高老小學。
下定決心前往王香鋪村后,我總是會想到一雙雙昏暗環境下充滿渴望的眼睛,每當此時前往的心情就變得無比迫切??僧斦嬲竭_時,卻依舊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但更多的還是感動——小小的村支部會議室擠滿了人。推開門的那一刻,熱浪襲面而來,而一張張樸實的笑臉洋溢出的熱情卻刻入人心。天是熱的,人是熱的,心也是熱的。
整整一場見面會下來,留在腦海里揮之不去的不是村主任對我們的鼓勵和感謝,不是指導老師給予我們的厚望和教誨,正是會議室里或害羞拘謹或活潑好動的孩子。當我真正站在所有老人和孩子們的目光下時,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出征時的誓言,那一刻我發自肺腑地想要為這群孩子做些什么,那一刻我不僅是為了我,為了我的青春而來,更是為了他們,為了他們的未來而來。
圖為首日孩子們在認真上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閆恒濤 攝
正式開始支教的第一天,我覺得我這輩子都忘不掉那一天,談不上干凈整齊的教室里,悶熱異常,不多不少的坐了二十個孩子。哪怕隨活動的開展參加的孩子越來越多,我也始終記得那二十個孩子的名字,記得他們在互相介紹時的自信開朗。
看著他們每一個人站起來說著蹩腳的普通話,我也深深明白了為什么要真正走進鄉村,因為沒有親自看到,沒有切身體會,你不會知道也不會相信,在這群缺少父母陪伴家境拮據的孩子身上散發的樂觀堅強、懂事坦蕩。是他們在第一次見面就打破了我對鄉村留守兒童的刻板印象,讓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貼著不善言談、性格內向的標簽。明明是可以被父母寵愛的年紀,他們卻過分的獨立和懂事。在我們到之前打掃教室,在我們被蚊蟲叮咬后送來可以驅蚊的草……可以說是他們讓我們很快地適應了這里的環境。他們的獨立懂事讓人欣慰,卻又過分的讓人心疼。
加入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多,年齡差也逐漸拉大,為了方便授課和管理,我們將六年級孩子單獨分成一個班,由我來負責輔導他們數學。為數不多的幾個半大孩子端端正正圍著講臺坐著,我帶著他們一起預習初中數學,一起看愛國教育的動畫片,跟他們講什么是大學。幾乎與每個孩子一樣,本就是該天真爛漫的年紀,打鬧、吵架、執拗同樣也會出現在他們身上。我從未覺得這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在他們這個年紀我們只需要包容、耐心的勸導和正確的引導。
我們有去幾個孩子家家訪,幾乎所有孩子的父母雙方都不在家,居住的房子也都普遍的窄小、悶熱,其中有一對兄妹的家庭情況讓我格外揪心。遠遠的,他們的奶奶就把我們迎了進去,那是一扇小小的門,進去以后是同樣小小的院子,長滿了草。比不上村子外面的老馬路,剛下過雨,院子里有點泥濘,本就不大的屋子里堆滿了雜七雜八的物品,除了床邊都沒有可以坐的地方。
五六點鐘的下午,屋里暗暗的,癱瘓在床上的爺爺在屋里睡著,我們就站在屋外和奶奶講兩個孩子的表現。說實話我都不記得自己到底說了些什么,又是怎么走出去的,來的路上明明時時可以看見別致的洋樓,實在無法接受也無法相信在路邊不起眼的小門里卻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眼前的種種像一個個拳頭夯在我的胸口。
雨果寫過哪里有陰影,哪里就有光。對于他們而言,光在何處?可能是眼前倆個孩子身上的堅強開朗,沒有絲毫的卑怯懦弱,哪怕前路漫漫,但未來可期;也可能是外出的父母雖重擔壓身,卻從未放棄,哪怕離鄉奔波,但心有牽掛。
圖為支教團隊與孩子們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閆恒濤 攝
我原以為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甚至改變些什么,但了解越深,越覺得自己的付出與他們所需的或者說與我們想要做到的顯得多微不足道。我相信生命是有光的,在我青春未盡之前,我所有能做得的,怕只有盡全力照亮你一點。 (通訊員 武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