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遠方花枝絢爛,唯有那光中的馬匹一路移行,踏著永生的花枝,馱著記憶與夢想?!?/p>
——題記
江南稻花香里的煙火人家,西北黃土高原的漠漠黃沙,經過18年的努力,900公里的跋涉,我才來到你的身邊。大西北,你或許不是我最初的選擇。但在經過好幾個輾轉反側的無眠夜之后,當我在填報志愿表上寫下你的那一刻,西北民族大學你成為我最終的歸宿。在此求學一年也曾抱怨,也曾后悔,也曾在無人的夜里默默哭泣。漫天飛雪飄過,一切的忿忿都化為了感謝,感謝你選擇了我,感謝白虎山下紅瓦白墻里的溫暖,而我相信那些或順遂或坎坷的經歷最終都會化為成長的養料。
這個夏天,將海的皺紋還給風,昆蟲的秘密還給冬,帶著熱忱與溫暖,我也將踏上新的征程。作為西北民族大學赴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小分隊中的一員,我有幸告別七月滾滾熱浪的金城蘭州,去往七月草長鶯飛的臨潭。
七月一日,一切故事發生的日子。早上八點從學校出發,在5個小時的車程之后,我們終于進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我對大西北的刻板印象也將從這這里開始改變。
以往總是以為祖國的西北是戈壁,是荒漠,是黃沙漫天。然而,進入甘南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大片墨綠??粗@一棵棵并不高大的樹木在風中左搖右擺,我總疑心下一刻它就將會突然斷裂。然而,靜靜的,風吹雨打,它倔強地在這貧瘠的土壤中扎了根,不斷的向上生長,去觸摸藍天。
在顛簸中,車子終于駛進了臨潭縣。墨綠漸漸的變為了嫩綠,山勢也漸漸緩和了起來。在離馬路不遠處的小山坡上,幾只體型碩大的牦牛聚集在一起,正低著頭一嚼一嚼的吃著剛冒頭的嫩草。他們的尾巴還不時搖晃,間或打著彼此,然后抬頭望望,竟也透露出些許憨態可愛來。在更遠處,山坡上出現了一團團墨黑的小圓點。原來,那也是農家飼養的牦牛。清風帶著臨潭特有的平和從坡頂吹來。和著牦牛淺淺的低鳴,草地淡淡的馨香吹進我的心里。從仿佛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豁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
圖為小分隊前往臨潭縣途中所攝。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心怡 供圖
到達臨潭縣的第二天,我們前往流順鎮中心小學進行推普。這是小分隊第一次進行推普活動,我們的心情是忐忑緊張的。在進入教室時,孩子們的目光齊刷刷的投向我們。他們的眼睛像冬天的初雪般純潔,像天池的湖水般清澈。當目光相接的那一刻,我發現他們的眼睛居然還會說話。它告訴我孩子們是那樣的好奇,那樣的驚喜、期待此次活動。
在普通話課堂教學中,站在教室最后方的我驚訝的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眼神都是如此的專注,沒有一個東張西望、交頭接耳。他們迫不及待的汲取著嶄新的知識。除此之外,他們的識字能力和關于歇后語的知識儲備也是十分的令人驚喜的。在這個教育落后的鄉村小鎮上,每一個孩子對知識都是如此的渴望。課后,我與一位小朋友閑聊,談天,談地,談最想實現的愿望?!白叱龃笊健?,這就是她最想實現的愿望。
孩子是希望,是未來。這朵希望之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呵護啊。小小的花兒,有的生長在光亮的溫室,有專業的人去照顧關心;有的則生長在路邊、田野、山坡,雖無枝可依,無人可靠,但他們仍頑強的扎根土壤,執著生長,風吹不散,雨擊不跨。
我們必需承認中國城鄉之間現階段存在很大的差距,鄉村教育水平低下。但在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在這一殘酷的現實面前,我也看到鄉村的變化,鄉村孩子的變化。
流順鎮中心小學是臨潭縣一個普通的村鎮小學。在許多年前,學校的操場還是簡陋的不規范的沙制操場。天一下雨,操場就成了泥土地,孩子們根本沒有辦法去操場進行鍛煉。然而,如今去到這兒。不僅操場上有了橡膠跑道,鋪上了人工草皮,安置了足球框、籃球框,教室里也安裝有電腦屏幕,桌椅板凳全新配置。學校也意識到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在教室的外墻,貼有每一個班級的班級名稱,任課老師等相關介紹。教室里面,在窗臺處放置有盆盆青翠欲滴的植物,后墻處也貼有孩子們繪制的一張張圖畫。如今的鄉村小學“硬件”與“軟件”都在逐漸完善,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圖為小分隊成員進行普通話課堂教學。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心怡 供圖
臨潭縣沒有都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這里的物質條件或許稍顯匱乏,但這里的孩子就如同路途中那棵并不高的樹一樣,扎根土地,執著的向著天空生長,即使死亡做的也是高處的夢,與碧海藍天永存。
我們沒有秘密,我們沒有顧慮,我們像才華橫溢的詩歌,無需冥想,就自由生長。
青年大學生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去西部吧,去這遺落人間的仙境吧。我愿在兩年后再來臨潭。那時候,臨潭縣某某老師應該就是我的新身份了吧。(通訊員 劉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