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阿壩州8月22日電(通訊員 朱肖莉)8月9日,川西災后振興調研團兩個分隊在汶川集合完畢,便一刻不停地趕往汶川縣城八公里外的一個羌民聚居地,2012年被住建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蘿卜寨。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刻不容緩。我們此行,正是為了觀察其保護現狀,探究其文化旅游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都說蜀道難,卻瘋狂跑個遍。
山路險峻,一側是山崖,一側是河谷,蔚為壯觀,讓人不禁慨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沿途景色很好,群山環繞但植被并不豐富,十年前那場地震似乎還有跡可循,天空湛藍明凈澄澈,白云朵朵低浮慢飄,有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置身其間,只感人類渺小,腦子里只有兩個字,值得。路途艱險也值得,跋山涉水也值得。
盤山涉澗,行至半程,車突然停下,我們看見面前的一段道路由于山體滑坡地質沉降,已經被徹底毀壞,無法通行。隊員只好下車小心步行過這一段路。這是蘿卜寨唯一一條與外界連接的路,是經濟線,更是生命線,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汶川一帶地質情況不穩定,常有路斷的事情發生,也是發展的一個痛點。
隊員們正在小心步行通過毀壞的公路。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謝婭 攝
只為與你相遇在岷江邊
蘿卜寨老寨大門旁立著一個國家住建部授的“中國傳統村落”的石碑。也是主要民俗旅游的主要景區。說是景區,卻沒有什么人。進門是一條單一的步道,有一面土墻,墻外是山崖,墻內是村莊,蘿卜寨人以自己古老的智慧,在山崖上開辟出了自己的家。沿著步道走,寨內杳無人煙。既無居民也無游人,想必和毀壞的山道有關。寨內大多門戶緊閉,許久無人居住的樣子。后來在新寨了解到,蘿卜寨在地震后受到一定程度的毀壞,現在修復后作旅游用,居民大多搬遷到新寨,老寨只有很少的幾戶人家。
看著這地勢險要的老寨,了解到國家太平的重要性。百年以前,山匪橫行,況且蘿卜寨處于民族雜居之地,民風剽悍。蘿卜寨的選址與修煉可謂煞費苦心。非常具有中國傳統村落的特點??墒莻鹘y的小農經濟轉型時,古舊的智慧體現出它與現代發展要求的格格不入之處。
步道盡頭是岷江大峽谷觀景臺,觀景臺亂石交橫,荒草叢生,周遭建筑有地震破壞的痕跡。沒有游人如織的樣子,倒是清凈。俯瞰岷江,觀景臺下江水奔騰,世代不絕,岷江這條汶川人民的母親河,她千年不絕,見證一切。山水面前,十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從觀景臺上俯瞰岷江大峽谷。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肖莉 攝
雁門鄉蘿卜寨沒有什么新聞
參觀完老寨,我們來到新的寨區,新寨不遠,在山坳里,步行十分鐘可以到達。新寨也是按羌族特色風格修建的 但設施更加現代化,住房功能非常完備。到達新寨正值中午,家家戶戶炊煙升起,外出務農的人也緩緩歸來,主婦們打理好家務后,就坐在門邊做起了刺繡,小孩在趴在小桌子上做著暑假作業,一派安寧祥和的樣子。
新寨子是由浙江省援建的,以至于我們的隊員穿著統一的服裝走在路上時,會有在門口乘涼的老大爺用鄉音問我們“你們是從浙江來的哇?”“不是!”我們回。蘿卜寨村民對浙江省的感激,以及兩地人民的深厚友誼,可見一斑。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沒有什么新聞。
在新寨入口處售賣李子和干貨的羌族老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肖莉 攝
于是轉身向山里走去
我們采訪到一位正在做刺繡的阿姨,“您覺得這十年以來最大的變化的什么?”“路修通了嘛,我們出入和娃娃上學都方便了,游客也來了,生活也變好咯?!薄耙敫?,先修路?!币郧皼]什么感覺的一句話,到了汶川縣,我體會是這么深刻?,F在我們來時的路一斷就是兩個月,恐怕村民生活也有諸多不便?,F在正值李子大上市的季節,家里勞動力還在的,都把李子人力搬運出去賣了,而勞動力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兒的家庭,只好在新寨門口擺攤,以比山下便宜一半的價格將李子售賣出去。其實想想大地震之后,其他類型的地質災害也從來沒遠離過這片土地,不禁心痛。
隊員們在離開前在新寨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聶小杰 攝
在向其他村民了解了更多羌族文化傳承情況以及旅游業發展等情況之后,收獲頗多,也發現了很多問題,粗放式旅游還是當地依靠旅游創收的最主要途徑,羌族文化缺少傳承人也是一大痛點。告別村民,我們依依不舍踏上歸途。這一趟旅程,一定要改變些什么,我們暗下決心。蘿卜寨,我們要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方,要同新寨路上貼的標語一樣“環境好了,游客來了,腰桿挺起來了?!比缓蟛鸥肄D身向大海走去,道一聲,蘿卜寨啊,我們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