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頁 >> 新聞紀實 >> 實踐紀實 >> 正文

浙江學子助力脫貧攻堅:用心扶貧 用行濟困

  中國青年網安陽9月6日電(通訊員 李政超)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會議上,黨和國家明確提出了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在2020年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使全國人民為之一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貧富差距大”一直是我國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h是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也是河南省繼蘭考之后第二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汪洋副總理曾前往此處進行調研考察。為積極響應國家“共同富?!钡拇笳结?,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浙江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深入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零距離傾聽脫貧道路上的最真實的聲音。

  實踐團來到滑縣北李莊。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政超 攝

   脫貧干部采訪

  2018年8月21日上午,浙大赴河南滑縣脫貧調研社會實踐團隊安全抵達滑縣慈周寨鎮北李莊村。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成員們于村委活動室與扶貧干部進行座談。

  在座談會上,我們了解到:北李莊共有農戶1116戶,3234人,全村建檔立卡戶有428戶,1565人。北李莊2012年被確定為貧困村,2016年脫貧,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貧困戶19戶,42人。面對如此卓有成效的脫貧歷程,慈周寨鎮扶貧辦張主任、扶貧干部王國才等人介紹了幾點經驗: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采用建檔立卡等方式,建立健全貧困戶專項檔案,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弄清楚每一戶家庭的收入與支出情況,計算每一戶家庭的人均年收入。結合具體指標,建立經濟脫貧帳,引導貧困戶脫貧,真正做到“建檔立卡精準到戶,脫貧致富幫扶到人”。

  為呼應“精準扶貧強基礎,金融扶貧興產業”的號召,北李莊因地制宜,發展扶持當地企業,如服裝廠、家具廠等優勢項目,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富帶貧,從而達到“共同富?!?。

  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立農業合作社,通過把地承包給代表,種植出售,村民們分得紅利?;銥檎?,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實踐團與村干部座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政超 攝

  此外,光伏發電、六改一增、危房改造、醫療報銷、支持貸款等措施,都是通過實踐證明的脫貧良方。每每提及脫貧成效,干部們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然而,如此巨大的成就,背后隱藏著的是扶貧干部的辛勤付出。

  “我們一般都是早上6點半簽到,晚上6點簽退,中午不休息,因為中午天氣炎熱,人們都在家,便于走訪”,北李莊一名村委干部說道。根據以上簽到簽退時間,扶貧干部的工作時間將近十幾個小時,并且工作環境炎熱,任務繁重,十分艱辛。對此,扶貧干部并沒有絲毫怨言,“我們是基層干部,干的就是基層工作,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的政策,我們身為黨員干部,有責任和義務去扎根基層、聽從指揮,打好脫貧攻堅戰,助力國家的全面脫貧”。

  扶貧干部們心中始終牢記“扶貧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眾一起干,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庇谑?,晨鐘暮鼓,夜以繼日,田間地頭,干部們忙碌的身影不停,北李莊脫貧的腳步不斷。

  走訪困難戶

  8月22日、23日,在入戶調查走訪中,實踐團便深刻地感受到扶貧政策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天敬老人今年已經85歲高齡,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原來有4個孩子,但3個已經去世,老伴臥病在床,家中基本生計也難以維持。所幸,在政府脫貧政策的引導下,老人家中享受到危房改造、六改一增、光伏扶貧、醫療報銷等優惠措施。雖家中頗有當年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的凄苦,但老人家沒有絲毫怨言,處處體現著對黨的高度認可,對政府的高度支持。老人家面露感激,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懊撠毠?,難的是思想上的脫貧”,王天敬老人便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心中有黨,永遠跟黨走便是最大的一筆財富,而政府“精準扶貧”的政策也一個都不會少。

  實踐團在王天敬老人家中。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政超 攝

  無獨有偶,從老人張鳳蘭處,我們獲悉:她的老伴與兩個兒子已全部去世,女兒出嫁外地,孫子在外打工,她成了一位“空巢老人”。老伴與兒子的相繼去世,使這位本就孱弱的老人的生活更加風雨飄零,精神上的打擊使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沒有經濟來源更導致她的生活難以為繼。好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帶來了福音,村干部在年關時給老人送去了米面和食用油,關心扶助老人的生活。在受到“精準扶貧”政策幫助后,老人的生活逐漸改善,精神也變得積極,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扶貧,改變的不止是物質生活的面貌,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思路就有什么樣的出路。扶貧政策帶來的思想上的改變,并不是“精準扶貧”的附屬品,而是實現脫貧的必由之路。"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思想貧困是困擾農民貧困工作的突出問題,也是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思想上的脫貧,將激發民眾生產和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基。

  北李莊扶貧基地調研

  8月24、25日,為了解滑縣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的相關情況,實踐團深入北李莊產業幫扶就業基地進行實地調研。

  首先,團隊成員來到了當地規模最大的產業扶貧就業(幫扶)基地——慈周寨鎮北李莊村金泰制衣分廠。據了解,金泰服裝廠總部在鶴壁市淇縣,在滑縣政府扶貧政策的指導下,縣政府在全縣范圍內設立了相關分廠,為全縣提供了約3000個就業崗位。廠子占地面積雖然不大,但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很高,機械很先進,廠內環境十分整潔。

  我們了解到,這里的工人之前大部分是無業的村民,其中很多是貧困人口。在扶貧政策的引導下,廠內為工人安排統一培訓,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每周休息一天,工人可以按規定帶薪休假。當談到政府扶貧政策時,服裝廠工人說道:“政府對我們的幫扶力度很大,每個月有700元的補助和200元的全勤獎,加起來有一千多元的補貼?!?/p>

  采訪服裝廠員工。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政超 攝

  除了制衣廠,家具產業也是北李莊的重點扶貧產業之一。在村東頭的家具產業基地的二樓展覽區,可以看到這里的家具種類繁多,展區面積很大,十分整潔漂亮。在與慈周寨鎮扶貧辦有關工作人員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當地的家具產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共計有20多個產業基地,可為全鎮提供百余個就業崗位,有力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與脫貧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除了制衣廠、家具廠外,北李莊還重點扶持門簾廠、蔬菜大棚等重點扶貧產業。這些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基地,不僅為村中的貧困戶提供了大量崗位,點燃了貧困戶的創業和工作熱情,從根本上有力解決了本村的扶貧問題、發展問題,也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

  憶往昔崢嶸歲月,湘江之畔,黃浦江邊,紫禁城下,黃鶴樓旁,星星點點,點點星星。永遠跟黨走,是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奮斗歷程中牢固樹立的信念。如今,北李莊前,黨的脫貧政策依然閃光,帶領著人民走向富強,走向希望。

  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挑戰依然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依然不少。壓力不小,難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的確,據北李莊扶貧干部反映:在對患有精神疾病的貧困群眾進行幫扶時,仍遇到了不少困難。他們不能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不能工作,公益崗位和企業帶貧也無濟于事。目前,他們只能依靠國家低保和其他補助資金度日,脫貧困難較大。幸而,脫貧干部表示,即使有再大的困難,他們也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困難群眾脫貧,努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這正是一個基層干部心懷人民的寫照,無懼驕陽,不畏風雨,身為黨員干部,有責任和義務去扎根基層、聽從指揮,打好脫貧攻堅戰,助力國家全面脫貧。

  盛世豪情助偉業,脫貧攻堅志更堅。這是一場浩浩蕩蕩的國家行動,沖鋒號已經吹響,一系列政策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一攬子規劃為貧困群眾送去曙光。天耀中華,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脫貧路上,我們用心扶貧,用行濟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李華錫
chinese色情videos_忘忧草手机在线电影_天堂网www天堂网最新版_中文天堂在线资源www